南安洪濑奇特目光饼——传承上百年的孝顺习俗
发布日期: 2023-05-29 14:01:29 来源: 泉州经济网

和面

包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裹上白芝麻

烤至两面金黄

5月26日,南安市洪濑镇谯琉村的戴先生特意买了目光饼带回家给父母。当天是农历四月初八,许多当地老人会在这一天品尝目光饼。

元宵节吃元宵圆,清明节吃润饼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汤圆……这些是泉州地区的过节习俗。但在南安洪濑,老人为什么会吃目光饼?在洪濑之外的地方,鲜有听闻这种习俗。目光饼是什么?这饼有什么寓意?近日,记者前往南安洪濑了解目光饼的制作过程及背后的典故。

大学毕业后

传承手艺做目光饼

在自家宅子里,苏桂镔夫妇准备好面粉,加入糖水和面,和好后,放置二三十分钟“醒面”。面粉是用来做“水皮”的,另外一些和了较多猪油的面粉则做“酥皮”。

饼里的馅料,最早是有炒熟的花生碎、熟芝麻,冬瓜糖等食材,还有葱头油、料酒、酱油等佐料增添风味。后来生活水平提高,馅料里添加了猪肉。

醒好的面搓揉摊开后,切分成小块,再醒几分钟,逐一擀成小“水皮”。用来做“酥皮”的面,也擀成小块,再卷两三层。“酥皮”捏成窝状后,填入馅料,外面再包裹“水皮”,搓成圆球放在案板慢慢摊平,最后再裹上白芝麻。

在苏桂镔夫妇麻利熟稔的手中,面粉和馅料糅合成了一张张饼。放进烤箱,10多分钟后,金灿灿的目光饼出炉。

“小时候每当放假时,就帮忙做目光饼。”苏桂镔说,爷爷是传统的糕点手艺人,在爷爷那一代,洪濑还有不少人做目光饼,但到了他这一辈已屈指可数。20年前大学毕业后,他传承了爷爷的手艺,“这是教育年青一代要敬老、倡导孝顺老人的习俗,以物质方式能传承下来当然最好”。

原本“止泪”用

演化为孝顺习俗

目光饼,顾名思义是与眼睛有关。70岁的苏昇屿是苏桂镔的叔叔,他讲述了目光饼的由来。

“目光饼是提倡孝敬老人的一种特殊食品。”苏昇屿说,目光饼有100多年的历史,他的爷爷那一辈就已在制作。早年间,大家生活普遍困难,经常用菜叶、菜梗、粗杂粮和着地瓜粉下去煮,这些食物没有油水,但是能填饱肚子。不过,这些食物比较凉,加上缺乏营养,每年春夏之交,在起风的日子里,一些老人容易患上“流泪病”,眼睛看不清楚东西。

苏昇屿说,他爷爷那一辈的糕点手艺人,就用猪油和面,加一些白糖,制作烘烤成饼。因为内有白糖加上烘烤,食物性热,不少老人吃了身体里凉气逐渐消散,眼睛不会再流泪。随着这个方法的传开,久而久之,就成为当地一种习俗。

为何是四月初八才吃?苏昇屿解释说,早年基本上都在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做饼,但是后来三月底到四月初八后面两三天,也有人买来孝敬老人,不单单是四月初八当天。“以前用来止泪,希望老人吃了以后,眼睛像月光一样明亮,所以被称为目光饼,现在成为孝顺的习俗、代名词”。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洪濑当地人,有2名年轻人不清楚这种习俗,4名中年妇女表示知道,2名老人称他们每年都吃目光饼。“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目光饼能不能止泪不是关键,主要还是习惯了,是一种孝顺的心意吧。”给老人送目光饼的陈先生说。

南安市政协文史办主任陈晓东告诉记者,他们组织挖掘整理南安的风土习俗文史资料时,从洪濑一个同事得知目光饼的线索,觉得很讶异。目光饼的寓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多体现的是孝道,即便物质生活不宽裕时,老百姓也提倡敬老、尊崇孝道。这些优秀的闽南传统文化也能给今人一点启示,“孝敬老人、倡导孝道,多从注重老人的身心健康上着手。”陈晓东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