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的寄_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
发布日期: 2023-05-03 03:00:31 来源: 互联网

1、意思: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资料图)

2、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7、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8、”原文: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9、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10、(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11、(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12、(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13、(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14、”拓展资料出处:《赤壁赋》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15、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6、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17、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18、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19、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0、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21、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22、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23、“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24、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25、”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26、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27、赏析: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28、意象连贯,结构严谨。

29、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

30、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

31、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