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发展利用 共同呵护绿色生态江苏
发布日期: 2022-06-02 09:40:37 来源: 江苏经济报

“6·5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呵护下,我省生态环境正逐步实现根本好转。近期发布的江苏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GDP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江苏PM_2.5年均浓度实现2013年以来“八连降”,首次降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下。为了使江苏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经济发展更加快速,江苏各行业围绕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发展利用,共同呵护绿色生态江苏。

贡献金山银山,治理绿水青山

6月1日,省生态环境厅举办了宣讲课,号召公众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宣讲活动现场,对于建设绿色生态的重要性,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毕军用一句话概括:“生态兴则文明兴。”在他看来,自然承载生命、孕育和滋养人类,它不但直接或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态福利、生态服务和生活空间,更因为自身固有的创生价值、自净价值和平衡价值,维护人类家园的绿色和健康,从而使人类文明永生传承。

毕军认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建设的过程,正是经济建设转型提质增效的过程。曾经,经济建设优先、生态环境手软的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为后来的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如今,通过实施空间管治、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江苏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空间开发更加有序、资源环境更加集约节约、产业结构生态化高级化、生态制度更加法治化,从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江苏各地也正通过绿色发展推动地区更高质量发展。位于徐州的潘安湖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里曾是徐矿集团采煤塌陷区,近年来,当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采煤塌陷地作为宝贵的资源来经营,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发展生态文化和特色小镇等项目,把衰败的采煤地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转型发展贡献了“徐矿智慧”,也为当地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立足绿色,打造美丽区域样本

江宁区是南京“区域面积最广、经济体量最大”的活力板块,2021年全区GDP达28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5亿元,工业经济规模突破3000亿元。先后获评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位居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第4位。

宣讲活动现场,谈及发展秘籍,江宁区副区长张道平表示:“离不开‘绿色’二字。”他介绍,为了给环境减负,江苏聚焦“调与优”,通过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规范整治污染企业超1700家,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100多家,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570多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江宁区以不到南京全市十二分之一的能耗,创造了六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各项能耗指标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利双赢的局面?张道平介绍,江宁区持续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做大做强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型节能环保5个优势产业集群,创成未来网络、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如今,江宁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80家,智能电网、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三大产业均迈入千亿级规模行列,智能电网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

除此之外,江宁还在“美与共”方面做足文章,为生态增值。在打造绿色江宁时,开展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如南京首个国家“城市双修”示范项目汤山矿坑生态公园、矿坑上建成的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工业遗址上崛起的江苏园博园,都是生态修复的杰作。与此同时,江宁还精心打造了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涌现出龙尚、石塘人家、黄龙岘、汤山七坊等一批“国字号”的靓丽名片,乡村振兴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获评国家乡村振兴典范区。

岸线治理,绿色江畔迎来巨变

提到绿色发展,长江大保护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江苏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以5.2%的国土面积、13.6%的人口,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中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进出口占九成,为“苏大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京是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来自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宣讲老师陈霏瑒,带领学生站在江畔的观景台上,感受着97公里的长江南京段发生的巨变。他们发现,通过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幕燕片区的老工业集聚区已关闭、转产、整治、搬迁,曾经的“污水滚滚入大江”的旧貌已退出大众视野,“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美景重新回归,濒危的江豚也回到了大众的视线。

通过岸线治理,实现绿色巨变的不止南京。在张家港,原本产业层次低、污染排放高、安全隐患大的东沙化工园,华丽转身成为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的新型产业园,建成后年产值或将超过200亿元;在常州,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近5000平方米的临时仓棚被拆为平地,标志着常州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在江阴,通过退出低端产能、改建园区、引进高端产业,江阴启新纺织有限公司变身为“启新智造产业园”全新亮相。一个全新的“苏大强”正重磅登场。

(记者 张韩虹)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发展利用 绿色生态江苏 世界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