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全职带娃和陪伴的价值 打破对“全职爸爸”的诸多偏见
发布日期: 2021-07-06 16:19:38 来源: 成都商报

对于挑战传统的性别分工、家庭分工的做法,我们应抱以更大的包容。

老板不当了,浙江男子辞职成了全职奶爸,这条新闻这几天被很多人关注。当全职奶爸三年来,陈金松是享受的,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逐渐积累了不少教育心得。然而,一开始,他还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父母总认为,男人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陈金松记得,当得知自己辞职后,母亲好久没理他,父亲一见面就数落他,“呆在家里,靠老婆养”“全村没你这样的”“面子都没了”……甚至连朋友也会偶尔调侃他“胆子够大”。

不过,更现实地看,全职爸爸所承受的压力,未必完全是因为社会对于性别分工和家庭分工的刻板印象,其背后所隐含的另一个社会偏见,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对于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价值的低估。

揆诸现实,其实我们能够发现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的社会非常重视教育,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各种投入,如兴趣班、培训班等的流行上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对于在教育上的“人力”投入价值,比如家长陪伴、全职带娃等,我们又往往是贬低的——全职妈妈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社会主流意见中所承受的某种压力,就是一种体现。当爸爸来做这份本来就被价值低估的“工作”,它所承受的社会偏见,也就裹挟着社会对家庭分工的刻板认知,被进一步放大。或许很多人都默认,男性应该有比“带娃”更重要的事要做。

但其实,“带孩子”的工作难度和价值都不容低估。因为工作调整的关系,最近一两年,笔者日常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就切身体验来说,全职带娃的任务,真的是“谁体验谁知道”——它绝不是想当然地“躺平”,更不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更轻松的活儿。新闻报道中,全职奶爸陈金松的一句话,值得被认可——全职父母也是另一个职场,与其他工作相比,至少是一份具备同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当然,对全职爸爸案例的关注,呼吁社会重新评估全职父母的价值,未必就是要鼓励更多的父母放弃工作,以全职的方式投入家庭和教育。毕竟,如陈金松所说,他之所以成为全职爸爸,“是自己的家庭在当下最合理的选择”,这包括家庭的经济基础,也包括个人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在这样的全职奶爸案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对于挑战传统的性别分工、家庭分工的做法,我们应抱以更大的包容。在符合公序良俗的前提下,社会不该对个人的自由选择施加过多的观念阻力,这应该是一个崇尚多元、认可追求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该有的文明素养;二是,我们需要更理性地看待全职带娃和陪伴的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打破那些勇敢的全职爸爸所承受的偏见,也是对更多的全职妈妈们的一种正名。

(评论员 朱昌俊)

关键词: 理性看待 全职带娃 陪伴的价值 全职爸爸 诸多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