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会使“春节经济”褪色吗?又会对一季度GDP产生何种影响?
发布日期: 2021-01-28 15:44:36 来源: 中国网财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以往每到春节,我国都会上演一场浩浩荡荡的人口大迁徙。但今年,由于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国家首次倡导“就地过年”,春节人口流动将较往年大幅减少。

春节是一年中主要消费旺季之一。人们采购年货、赠送年礼、亲朋聚会、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共同构成了红红火火的“春节经济”,成为一季度GDP的重要支撑。而今年“就地过年”这一新变化,会使“春节经济”褪色吗?又会对一季度GDP产生何种影响?

对消费产生结构性影响

春节将至,我国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为了减少节日期间疫情传播风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

春节是重要的消费旺季。据兴业证券宏观研报,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余年份春节所在的一季度中消费占当季GDP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度。这意味着,对比全年其他三个季度,春节假期对消费的提升较为明显,“春节消费”也是历年一季度GDP的重要支撑。

但今年春节有了新变化,很多人将会“就地过年”,返乡、出游人口大幅减少。据交通运输部测算,预计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这一人口流动上的变化,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在昨日(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今年是第一次倡导“就地过年”,相关影响还需要不断跟进监测分析。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会对一些行业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会有一些正向的促进作用。他首先提到的一点是,通过“就地过年”一定会有利于疫情防控,这会促进经济持续恢复。

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就地过年”对春节消费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分行业来看,它确实会抑制一些交通运输、社交属性的消费,但也会使“宅经济”领域的消费提升。因此整体上并不会对经济构成威胁。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就地过年”对消费会有一定冲击,尤其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及批发零售等环节,但也可能增加网上消费,进而带动网上零售、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软件行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高。

从人口流动上看,新时代证券宏观分析师邢曙光、刘娟秀认为,“就地过年”改变了春节的人口分布,对消费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区域差异化的。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入减少,消费相对会减少;一线城市相比往年春节人口流出减少,餐饮娱乐等消费可能还会增加。

对生产有明显促进作用

以往“春节经济”呈现“高消费+低生产”,今年这一特征将被打破。“就地过年”对生产端是正向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赵辰昕表示,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能够大大减少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同时也节约了返乡、返城和节后找工作的时间,有利于节后的复工复产。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就地过年”对生产的提振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地过年”可能会使得实际工作天数有所增加。比如,传统春节放假返乡的情况下,以北京的春运数据为例,外地劳动人口会选择提前2-3周陆续开始返乡,直到年后两周才能补齐迁出的缺口。因此,春节放假不返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路途的损耗,使得有效工作时间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王涵表示,“就地过年”可能会使春节期间工作人口有所增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个体经营者。由于个体经营者的放假时间较为自由,传统春节放假情景下,个体经营者有关闭工作场返乡过年的倾向。而今年这些个体经营者可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并且继续工作。

据浙商证券宏观研报测算,春节不返乡情形下的工业生产活跃程度,较春节返乡情形约提高16.5%。

邢曙光、刘娟秀认为,从生产端来看,“就地过年”减少了人员流动,缓解了往年春节前后的用工荒问题,复工复产会更快,有利于建筑业、民营经济生产的延续,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超出季节性。

关键词: 就地过年 春节经济 GDP

推荐内容